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
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1,形训推断法: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。
a,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
b,若少屈,冀得一归觐(1998年高考)
a句“造”的义符为“辶”,联系下文“袁所寓之法华寺”,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“到、去”的意思。b句“觐”为形声字,义符为“见”,联系下文推断为“拜见”之义。
2,声训推断法:(通假推断法)找到通假关系,用本义去解释借义。
a,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
b,便要还家,设酒杀鸡作食
a句“顿”与“钝”读音相近通假,“钝”的含义是“不锋利”,那么“甲兵顿弊”就是“甲弊兵钝”,意思是“长期放弃战备,铠甲破弊,兵器也不锋利了。”b句“要”与“邀”同音通假,推断“要”的意思是“邀请”。
3,词性推断法: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,推知它的词性,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。
a,据崤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
b,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
c,变姓名,诡踪迹
d,戴朱缨宝饰之帽,腰白玉之环
a句为对仗句,“据”对“拥”,“固”与“地”相对,“地”是地方的意思,名词,那么“固”也是名词,据此推断“固”为“险固的地方”之意。b中借助“良”推断“劲”应为形容词,进而解为“硬的、强有力的”。c句中借助“变”推断“诡”应为动词,解为“隐蔽”。d句中借助“戴”将“腰”解为“腰上佩戴着”。
4,语法结构推断法:根据汉语语法知识,主语、宾语多由名词、代词充当,谓语多由动词、形容词充当,定语由名词、代词充当,状语由副词充当。由结构推断词性,进而推断词义。
a,楚王贪而信张仪
b,信义著于四海
在a句中“信张仪”是一个动宾结构,因而推断“信”作“相信”讲;在b句中“信义”是句中主语,推断“信”是名词,作“信用”讲。
5,联想推断法: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,互相比照,确定其实词的含义。
a,金人曳出,击之败面(1998年高考)
b,使老弱女子乘城(XX年高考)
在a句中,我们联想到《口技》中“曳屋许许声”,《送东阳马生序》中“当余从师也,负箧曳屣”,还有成语“弃甲曳兵”中的“曳”都是“拖、拉”的意思,进而推断这句中的“曳”作“拉”讲,省略了宾语“之”。在b中,我们联想到《氓》中“乘彼诡垣,以望复关”,《涉江》中“乘鄂渚而反顾兮”,两句中的“乘”都是“登”的意思,进而推断此句的“乘”作“登”讲。
6,句式推断法:借助对仗句和互文修辞推断词义。
a,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
b,优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
c,殚其地之出,竭其庐之入
d,奉之弥繁,侵之愈急
a句既是对仗句又是互文辞格,借助“用”推断出“以”也作“被任用”讲。b句依据“慎”推断出“敬”也作“谨慎”讲。c句借助“竭”推断出“殚”也作“尽、竭尽”讲。d句中借助“愈”推断出“弥”也作“越、更加”讲。
7,语境推断法:(“因文定义”法)语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语境,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可借助这些语境来推断。
a,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
b,盛衰之理,虽曰天命,岂非人事哉
a句联系全篇及背景看,渔工水师虽知石中山命名的真正原因,但因文化水平低,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,因此这句中的“言”可推断为“记载”之义。b句中联系下文“庄宗之所以得天下,与其所以失之”的事实和经验教训,就可推断出“人事”就是“人的作用、人的主观努力”之义。
8,代入推断法:仅适用于选择题。把词义代入原文中去理解,通过比较考查,推断出词义的正确判断。
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,不正确的一项是()(XX年高考)
a,威自京都省之省:探望
b,不审于何得此绢审:知道
c,自放驴,取樵炊爨樵:打柴
d,后因他信,具以白质信:使者
可把各解释代入原文中,文意贯通,解释准确即为正确判断。a项把“省”释为“探望”,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“省亲”类比,推断a正确。b项把“审”释为“知道”,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审”类比,推断b正确。d项把“信”释为“使者”,根据上下文意和平时的“自可断来信,徐徐更谓之”类比,推断d正确。c项把“樵”释为“打柴”,关键看是名词还是动词,从“取樵”这一动宾式看,“樵”应是名词“柴”,所以本题选c。
本文地址: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与技巧https://www.456zuowen.com/a/64290.html
猜你喜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