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祖
今年国庆节,我度过了一个“与众不同”的“十一”小长假。
飒爽的秋风,飘然而至,我们全家驱车前往玉林市陆川县古城镇老家参加一年一度的“九月九日重阳”祭祖活动,我们玉林客家人又亲切地称之为“拜太公”、“挂纸”。
古城镇老家的传统祭祖,并没有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那么伤感,它是团聚之时,缅怀先人之事。我们借着祭祖之际登高踏秋,祭祖扫墓也变得轻松愉悦些。10月5日清早,“喔,喔,喔……”一阵阵雄壮有力的公鸡鸣叫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。家人们各司其职都在为上山祭祖的祀品忙碌起来,有“三牲”即鸡、猪和鱼、香烛鞭炮、冥衣信钱、茶酒、米饭、粉丝炸豆腐角……不一会儿功夫,祭品装满了小车的后备箱。听爷爷说,我们先祖的墓地有三处,离古城镇大约十公里路程,在爷爷的指引下,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,一路颠簸来到了山脚下。瞧!那犹如用刀劈斧削般似的山体拔地而起,上顶云天,危峰兀立,真是令人望而生畏。不宽的小路两旁青草、野花、树木,高高低低,错落有致。那青葱的草儿,或齐膝,或与脚面高度一样,走在路上还会惊起草丛中的蚂蚱,若是清明来祭祖,就算是“四脚”并用也是爬不上去的。经过大约40分钟的爬山路程,我们来到了外曾祖母的墓地。墓地上杂草丛生,像是在向我们耀武扬威,爸爸连忙拿起锄头和镰刀灭一灭这杂草的威风,我也不甘落后,折下带叶的长枝条当扫帚,把大人清理出来的杂草扫到角边或是直接徒手拔坟头上的野草。整修好后,爸爸先在“后土”顶上压一张沾着鸡血的草纸,在墓地周围压放草纸表示悼念。然后,妈妈点上香、蜡烛;整齐摆放好祭品:三茶五酒、三碗米饭、鸡、小菜,在祭祀过程中还要奠茶酒三次,添酒三次,以表敬意;接着虔诚地双手作揖鞠躬或行三跪九叩之礼,祭拜时嘴里默念着心中的期望:“希望祖先保佑我平平安安,读书很厉害,心想事成!”最后烧冥衣纸钱。响彻上空的鞭炮声响起,代表着整个祭拜仪式圆满完成。夕阳西下,我们踏上回程的路,坐在汽车上的我不禁想到当时外曾祖母生前对我的宠爱,眼前浮现出她慈祥的脸庞,回想起外曾祖母编织小手套的情景:年迈的外曾祖母总爱坐在房屋的门前,等待远方的子孙、曾孙归来,布满老茧的双手在不停歇地编织着未完成的小手套,用颤颤巍巍的声音说着:“天冷了,我要给我的曾孙编织一双温暖牌的小手套,好让她的小手不再受冻。”外曾祖母为了这双小手套,反反复复织了好多次,因为她的眼睛随着年纪的增长已经老花,看着手中的细毛线也不再年轻时那么清晰了,她是靠着手上的习惯一点一点地摸着编织出来的。追求完美的她,还不允许有漏针和多针的现象,这样编织出来的小手套就不美丽了。每每想到这,我的鼻子总是酸溜溜的,眼泪也从眼睛里“流”了出来,借着祭祖登高的愉悦感一下就消失了。
祭祖间隙,长辈们述说着我们客家人祭扫祖先坟墓为什么不在清明节的缘由:因为我们的祖先主要是从福建省上杭县和珠玑巷迁徙而来,多在山区居住,耕地极为有限,祖先逝世后便都葬于各个山头之上,离住家路程远,加之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出行困难,又碰上”春争时夏争日”的春耕,所以勤劳的客家人担心错过时节影响收成,故将祭祖扫墓的日子选在了秋收时分的农闲季节——重阳节前后。
“悔恨生时未尽孝,唯有叩拜祈平安。”多少远方的游子都深有感触,也让我想起了《常回家看看》这首歌。平日里,我也曾听爸爸说起他远嫁外地的姐姐,因为遥远的距离,让她和父母相隔千里,加之工作、家庭的原因一年都没有能回来探望父母、陪伴父母,只能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以解相思之愁,幸运的是爸爸家兄弟姐妹多,休息日时,兄弟姐妹都会抽空回家陪伴父母,尽尽孝道。
珍惜眼前,孝敬之心日日在,善待父母和家人。
本文地址:祭祖作文1400字https://www.456zuowen.com/a/84007.html
猜你喜欢: